正大营销团队于今年6月中旬开始走访东北市场,历时26天,行程6000余公里。期间发现由于今年气温较低大部分地区的黑木耳都出现了袋料分离、憋芽的问题。众所周知耳芽是否整齐是出好木耳的关键,黑木耳憋芽容易造成畸形耳、营养流失、产量不高,如果浇水不当还容易产生青苔和绿霉等,着实让菌农朋友们头疼。
黑木耳憋芽问题除了天气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因为催芽阶段没有做好。黑木耳出耳有三个条件:第一要有光照刺激,出耳的光照刺激要求光强度在2500Lx以上;第二要有温差刺激,温差刺激至少要有10℃,如果15℃以上的温差出耳速度比10℃的温差快5~8天;第三要有保湿条件,不保湿开口处风干不易出耳芽,并易染绿色木霉。
为确保黑木耳催芽效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:
(1)湿度管理。开口后的菌袋进入催芽管理阶段,视当地温度,在7-10天内不可向菌袋直接浇水,应注意床内的潮湿度。待菌丝封口后,可依据干湿情况浇水。这个阶段湿度应控制在相对湿度80%—85%,湿度大于这个标准就应揭开塑料膜通风降低湿度。生产实践表明,根据潮湿度情况来决定通风度的大小的简便方法是:看菌袋表面有没有水雾,若有水雾则湿度过大,要增加通风度。
(2)温度管理。一般第一周不用打开塑料膜,只是注意温度,里面的温度不能超过25℃,如果达到25℃,揭开塑料膜通风降低温度。第二周以后每天至少要打开一次塑料膜通风换气,利于早出耳基。
(3)光照管理。为了增加光照刺激草帘子不要盖的特别严,如果草帘子盖的特别严出耳基慢;温度不能超过25℃,如果温度超过25℃要揭开塑料膜通风降低温度;湿度超过85%应通风换气,降低湿度。如果条件适合,15天左右即可形成耳芽。
其次菌袋的收缩性也很重要,天气不好更是对菌袋的严格考验,菌袋收缩性强、贴料好,有效防止了袋料分离,很大程度减少了憋芽问题。正大于今年5月份举办了“好菌袋带好运”的信息征集活动,受到了广大菌农朋友的大力支持,活动结束后还有很多菌农朋友给我们发来了反馈信息,他们说”谢谢正大又一个丰收年”!
那么已经出现了憋芽问题该如何处理呢?当发现耳基在袋内生长后,停止浇水进行晒袋,待耳基干透后再浇水,并将水浇透。若耳基仍继续在袋内生长,再停止浇水进行晒袋,待耳基干透后再浇水,仍然将水浇透。这样耳基会形成耳芽状从袋内长出,而且如此操作还有效防止了青苔和绿霉的产生。
公司邮箱:zhengdashiye@163.com
技术支持:玖橙视觉